羅楊:歷史的車輪不應該碾碎我們心靈回家的路
2016/11/4 21:59:11 來源:點水齋

10月26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原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楊在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揭牌儀式上致詞指出,文明的傳承不應該中斷,歷史的車輪可以碾碎我們如梭的歲月,但是不應該碾碎我們心靈回家的路。

講話全文:
非常有幸,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出席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的揭牌儀式。當張丁老師通知我這個消息的時候,我腦子里馬上想到李清照那句詞“云中誰寄錦書來”那樣一種美妙情懷。我就想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不去做,會有很多人去做,比如那些有名有利的事情;還有很多事情,你不去做,可能就沒人做了,比如很多文化,特別是文化遺產上的事,而沒有人去做,會給我們的文化,我們民族的遺產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十幾年前,我們的家書就面臨著這種基因斷裂式的巨變。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從一個人人都寫家書的全民性的文化行為突然遭到了全民性的放棄,而且集體無意識,就是在這種關鍵性的時刻,國家博物館、中國民協、人民大學和一批文化先知做了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搶救家書的事情,為我們的民族、為我們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一批寶貴的文化遺產。直到今天,只有短短的十幾年,家書已經成了過去,已經成了歷史,已經淡出了我們的生活。
我想,文明的傳承不應該中斷,歷史的車輪可以碾碎我們如梭的歲月,但是不應該碾碎我們心靈回家的路。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心靈應該有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我想,家書博物館的建立就是為我們建立了一個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園。我想,家書博物館的建立也體現了當代中國公眾對家書的一種集體懷舊,也體現了文化界、知識界對家書的一種深情的凝望,更體現了家書搶救者的使命和擔當。家書博物館的成立不僅僅在于收集展示我們的家書,還應該進一步研究、挖掘、闡釋、破解那些埋藏在家書之中的我們中國人心靈最深處最柔軟部分的所有的美麗與哀愁。
古人說:“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我想,無論世界如何變化,無論信息化多么猛烈,無論外來文化有多大的沖擊,甚至無論我們自己的傳統流失得多么快,只要留住了我們文化的基因,保住了家書這最后一袋臍帶血,即使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命懸一線,我們仍然會起死回生,仍然會春風吹又生,我們中華文化就一定會有豐富發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