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高峰”人才可遇不可求,我們做不到“點石成金”,但建立科學的文藝人才的評價選拔方法,發現好、選拔好、任用好具有“高峰”意義的領軍人才,完全可以做到“琢玉成器”,發揮輝映一方、帶動一方的作用。 我們知道,影響文藝繁榮發展的要素很多,但起決定作用的,我以為始終是人。作品由人而創,人因作品而立,文藝因人和作品而生。
一部文藝史,說到底就是人與作品的歷史,確切地說,就是名家與創作的名作的歷史。一個時代會因其所擁有的名家名作載入史冊而綻放出穿越時空的輝煌,也會因其缺失具有歷史高峰意義的名家名作,在文藝史上成為空白。所以,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我們既需要一大批能夠活躍一方的基層文藝人才,更需要在學術上有突破,在時間上站得住,在社會上能發揮引領作用的“高峰”式文藝人才。
如何才能培養造就文藝領軍人物和“高峰”人才?我以為,關鍵在于兩點:一是發現,二是選拔。 “發現”指的是制定有利于發現文藝領軍人物和“高峰”人才的評價標準。我們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乏杰出的文藝人才,我們需要的,是發現人才的慧眼和甄別人才的尺子。這個慧眼和尺子,就是評價標準。有了一個適用于文藝人才的評價標準,評判才會有據可依,才能為發現真正的文藝領軍人物和“高峰”式人才提供必要的尺度。 “選拔”則是要改進不利于文藝領軍人物和“高峰”式人才“出線”的選拔辦法。
文藝人才非同一般人才,如果用精英模式或黨政領導干部的標準來要求他們,顯然不盡合適,同樣,直接照搬黨政領導干部選拔程序去考評他們,也會顯得不盡適用。因為文藝人才個體成就顯示度高,人才與人才間差別大,同一區域的同行間很容易會因為羨慕生出嫉妒恨來。如果采取通常的推薦考察模式,很可能不盡準確。再者,但凡有真才實學的文藝人才,都篤信“作品是立身之本”,他們不善于、也不愿意花時間搞“人情”。在規制化的推薦考察、討論研究流程中,少有人會關注他們。甚至每當進入考察階段時,反而會“及時中槍”。相反,有些功夫花在藝外的人,卻往往受到關注。所以,我認為改進選拔辦法,是去除浮才,發現真才,引導藝術家“靜下心來創作”的需要,也是讓文藝領軍人物和“高峰”式人才能正常的“出線”的保證。
今年兩會,我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制訂出臺一部《文藝人才評價選拔工作條例》,以規范并改進選拔、評價、推薦、考察、任用等工作,這里面有很多需要認真思考研究的問題。 選拔文藝領軍人才要重德行。藝術家的德行,要看能不能借助藝術的教化功能,通過創作張揚正能量。中國歷來重視藝德,要求從藝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內外兼修。
今天,我們不僅要堅守傳統藝德,還要“引導文藝工作者牢記文化擔當和社會責任”,以“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為本質追求。 評價藝術水平,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硬通貨”。德為先,藝為本。評價文藝人才,最根本的是看藝術水平,看藝術水平就要看“硬通貨”。所謂“硬通貨”,是指在國家以上層面學術展演中的專業獲獎情況。盡管文藝評獎不像體育獲獎那樣較少爭議性,但專業獎項畢竟還是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出文藝人才的藝術水平的。比較而言,看“硬通貨”是最為可靠的評價依據,要改變憑“據說”與“感覺”來評價文藝人才的做法。
文藝創作提倡多元發展,但選拔文藝領軍人才則要考察其審美價值取向:是為民創作,還是為己創作;是為了滿足社會大眾的審美需要,還是為了滿足自我的欣賞;是代表了主流文藝的發展方向,還是非主流的、偏激的追求等??疾鞂徝纼r值取向,不僅是“引導文藝工作者明確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堅持為人民創作的需要;也是確立人才培養導向,造就德藝雙馨文藝領軍人才的重要前提。
如果忽略了審美價值取向,視藝術技巧為藝術本質的進行選拔,將不利于主流文藝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 事實表明,歷朝歷代、一地一域的領軍人物多為“高峰”人才,哪里出了“高峰”人才,哪里的文藝創作就會出現質的飛躍,哪里的人才就會出現井噴式的涌現。盡管“高峰”人才可遇不可求,我們做不到“點石成金”,但建立科學的文藝人才的評價選拔方法,發現好、選拔好、任用好具有“高峰”意義的領軍人才,完全可以做到“琢玉成器”,發揮輝映一方、帶動一方的作用。

作者簡介:
高云,1982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國家一級美術師,全國政協委員?,F任江蘇省文化廳巡視員,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全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兼中國畫院副院長。獲全國美展金獎、銀獎各一枚、銅獎兩枚以及特別獎和提名獎,全國最佳郵票設計獎,優秀郵票設計獎,第三、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獎最高獎,首屆江蘇省文學藝術政府獎,首屆江蘇省文聯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江蘇省紫金文化獎章。被評為20世紀中國連環畫十家之一,被聘為全國三位特邀郵票設計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