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wqw3u"></cite>
    1. <rt id="wqw3u"><nav id="wqw3u"></nav></rt>
      <rt id="wqw3u"><progress id="wqw3u"></progress></rt>

    2. <rt id="wqw3u"></rt>

      <rp id="wqw3u"></rp>
      <ruby id="wqw3u"></ruby>
      <rt id="wqw3u"></rt>

      吳華:藝術學如何走向下一個十年? ——藝術學升格為門類學科十年之思

      2020/6/10 9:09:13      來源:中國藝術報 | 吳華

       

        “藝術學升格為門類學科,標志著中華民族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從文化自信、藝術自信到真正認識到了藝術學在整個民族的學科建設、學術建設、思想建設、人才培養當中的重要意義。 ”在6月2日由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主辦的“藝術學升門十年:未來的展望”線上學術論壇上,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這樣談及藝術學升格為門類學科的重要意義。

        藝術學作為我國高校學科體系中的第13個也是最新的門類學科,于2011年由原來文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成功升格為門類學科,真正獲得了獨立的學科地位,為藝術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更大的學術空間與更高的學科平臺。今年恰逢藝術學升門第十個年頭,此次學術論壇邀請國務院第七屆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理論學科評議組仲呈祥、王一川兩位召集人,周憲、王廷信、夏燕靖、尹吉男等學科評議組成員擔任論壇嘉賓,對升門十年來藝術學尤其是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建構發展歷程進行學術回顧與總結,暢談學科的未來發展前景。

        十年來,藝術學理論學科取得了一批學術成果

        截至去年年底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藝術學理論學科擁有碩士學位授權點6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3個、博士后流動站16個,從業專職師資約1000人。十年來,藝術學理論學科在內涵的深化、外延的擴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藝術理論的科研創新,以及與相關學科的互動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10年間,藝術學理論實現了兩個基本轉變:一是開辟和擴大了藝術學理論的研究范疇,構建起研究領域的‘新范式’ ;二是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獲得重大進展,歷時80余年的‘潛學科’在不斷修正與完善過程中終于成為‘顯學科’ ,而得到學界認知和認同,具有了自身完備和成系統的評價體系。 ”南京藝術學院研究院教授夏燕靖這樣評價藝術學十年之變。夏燕靖表示,在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十年來無論是探討中國藝術學理論體系建構,抑或是引介國外藝術理論以形成融西匯中的理論新形態,更加系統性地凸顯出藝術理論、藝術史和藝術批評的建構,進一步完善了藝術學理論的基本形態與建構模式。

        “十年來,藝術學理論學科制訂和實施了人才培養方案,完成了核心課程體系的梳理和編制。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一川介紹說,藝術學設立了三門核心課程,分成兩個系列:基礎藝術學理論課程系列,由藝術理論、藝術史和藝術批評構成,三選二;應用藝術學理論課程系列,含藝術管理、藝術教育、藝術遺產、藝術傳播、藝術與文化創意等可選開課程,五選一。課程體系的設置一方面著眼于夯實學科基礎,強基固本,另一方面依托學位授權點學科環境需要并面向行業需求,拓展了應用空間。

        專家們還表示,十年來,藝術學理論學科各學位授權點扎實開展藝術學理論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學術研究,通過個人項目、一般項目、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等形式多樣的學術研究,取得了一批學術成果。師生踴躍參與文藝評論行業發展,積極投身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對全國文藝評論、文化傳承創新、藝術管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要培養藝術理論、藝術史、藝術批評三者兼擅的藝術學人才

        “藝術學理論學科未能在學科核心領域即藝術理論、藝術史、藝術批評等方面取得足夠多的重要突破和重大成果。 ”王一川直言,雖然這些年藝術學理論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從各界的期待來看還不夠。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周憲亦認為,正是因為拿不出具有開拓性、系統性的成果,所以藝術學理論學科常常被人質疑。“十年來,我們很少討論藝術學理論到底有哪些重大的問題,哪些問題是我們必須研究的,哪些問題是可以放放的,我們沒有去做這樣一個頂層設計,實際上藝術學理論應該有一個未來的行動路線圖。 ”在周憲看來,應該集中國內高校資源,對一些重大的藝術學理論問題做集中攻關性的研究,這樣容易出比較有代表性的成果。同時周憲也表示,之所以重大且有標志性的成果不多,與藝術學基礎理論研究還較薄弱有關。“基礎理論在未來將是這個學科發展的關鍵所在,想要站得住、行得穩,必須要有很好的基礎理論研究。另外,要加強學科資源建設,加大對文獻目錄學、經典文獻匯編、專題讀本、工具書的重視,沒有很好的資源,要把藝術學理論學科建好幾乎是不可能的。 ”

        “能夠稱得上時代力作的著作仍然缺少,能夠引領理論風尚的原創性學術觀點仍然不足。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王廷信表示,這一問題從學生們的學術論文對西方理論資源的大量引述即可看出。“西方藝術理論資源對我們的學科建設、理論研究當然非常有價值,但是我們的很多文章對于引述的觀點,其實是食而不化,對于引述觀點的背景都不清楚就用來支撐我們的理論,這是我們藝術學理論一個非常遺憾的現象。”

        對此周憲表示,要培養藝術理論、藝術史、藝術批評三者兼擅的藝術學人才。“現在在學科上把藝術理論、藝術史和藝術批評放在了三個不同的方向,這當然有它的道理。但是在研究中這三個方向絕對不能互相脫離,要融合發展,做理論的人要會做史,要會做批評,做史的人要懂理論,做批評的人也要懂史和理論,這樣學科發展才是健康的。一個合格的藝術學理論學者應該是三項兼容的。就比如美學家丹托也是藝術批評家,貢布里希是一位藝術史家,同時他在理論上的貢獻也非常大。 ”周憲說。

        專家們還認為,同其他藝術學學科和文史哲等學科相比,藝術學理論學科成就略顯單薄,國內承認度尚有欠缺。由于藝術學理論學科具有濃重的中國特色,在國際上找不到直接相比的同類學科,因而爭取國際承認還是未來長期奮斗的目標。

        未來將在建構中國特色的藝術學理論體系上發力

        專家表示,目前看來,由于藝術學理論學科正式起步時間晚,其發展相對滯后,積累也比較薄弱,學科影響也比較小,雖然旗幟已經舉起來了、隊伍組起來了、體制建起來了,但是現在還是要來思考這個學科未來會怎么樣。

        “藝術學理論學科具有居間性,上有美學,下有各門藝術理論,而跟美學和門類藝術理論都有相互交融的部分,跟藝術學以外的其他學科,比如哲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很多學科也都有密切的關系。 ”周憲認為,藝術學理論學科草創初期以分為宜,不應過多地強調它跟其他學科的相似和相關性,而要強調它的獨特性,這樣學科才有安身立命的根據。而由草創期過渡到發展期,就要關注藝術學理論和其他各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果不汲取其他學科營養,那學科自身發展一定有局限,但是過多汲取了其他學科的東西,別人就會說你沒有存在的根據,這兩方面需要平衡,這是未來藝術學理論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王廷信則認為,國家政策的支持對于藝術學理論未來的發展十分關鍵。“國家的政策和經費支持已超過十年前,國家社科項目的類型在日益豐富,國家各部委從不同角度出臺政策和經費支持,科研基金類型和經費數量的增加。國家對藝術及藝術研究的重視,會直接推動藝術學科建設,直接推動高質量的藝術學理論學科成果的涌現” 。

        王廷信還表示,科技讓藝術與萬物互聯,大大擴充了藝術的生存空間,對于科技與藝術關系的研究,將會直接推動新型藝術理論研究成果的涌現,也會推動藝術學理論應用類成果不斷出現。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網絡行為日益豐富,利用網絡創作藝術、傳播藝術、消費藝術的行為方式越來越多,并將成為常態。5G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更加快速和智能化的網絡環境,將會加速改變藝術的創作、傳播與消費,也將催生新的藝術形式的涌現。 ”王廷信說。

        專家們一致表示,未來將在建構中國特色的藝術學理論體系上發力。這是一個時代命題,也是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的高度才能提出的一個關乎文化自信和理論自信的大命題,需要大批理論家投入,需要大家融通中西古今,從一個新的高度上進行研究,這也將逐漸催生大批高質量的學術成果。
       

      戰略合作機構友情鏈接
      中國作家網 中國文聯 教育部 文化部
      移動客戶端
      掃描登錄手機 WAP版
      黄网VA